冷空氣.濕度高 體感溫度有出入

體感溫度是什麼?讓氣象專家戴立綱來告訴我們!



天公不作美,雨下得滴滴答答,又濕又冷,不只讓人心情down到谷底,更覺冷颼颼,氣象專家說因為濕度左右了溫度。

氣象專家 戴立綱:「濕度如果偏大的情況之下,相對的體感溫度的狀況來說,反而會變得比較低一些。」

體感溫度指的是人體感受到空氣的溫度,與實際的環境溫度可能有落差。

氣象專家 戴立綱:「以前的時候在氣象觀測上的話,就是一般講溫度,露點溫度,這兩個都是屬於儀器觀測出來的溫度值,而這個溫度值是一個大氣當中的溫度場,但是對於我們人來說,你會感覺到雖然預報溫度在20度,但有時候溫度會比這20度感受更冷一點,有時候溫度會比這20度感覺更溫和一些。」

至於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除了濕度外,還有風速,當風速增加的時候,與人體接觸的空氣會增加,所以會帶走熱量,這個現象就是風寒效應。

氣象專家 戴立綱:「13度你在陽明山公園走著路,風呢,吹起來,讓你覺得大概有四到五級的陣風的話,你就會感覺到溫度只有在攝氏五度左右,甚至到四度,這個就是風寒效應,風的關鍵影響到人體的溫度,風在吹的時候,我們皮膚上的一些熱能,就會因為風吹逐漸被風給帶走。」(風寒效應:wind chill effect)

這個現象可以用物理實驗中的熱力學來做解釋,左邊的鐵塊和右邊的保麗龍,請學生用手來摸摸看。

物理老師 林修宇:「請你告訴我,哪一個物品讓你感覺比較冷,鐵塊。」

但實際拿溫度計來量量看,這兩個物體的表面溫度都是23.8度,完全沒有差異。

物理老師 林修宇:「保麗龍的比熱比較大,鐵塊的比熱比較小,因為這個樣子,比熱愈大的,其實它在溫度上的改變來說,需要比較久的時間。」

保麗龍和鐵塊的比熱不同(勘誤如下),使得體感溫度有出入,其實體感溫度還有公式可以算得出來。

氣象專家 戴立綱:「TM等於37減T,T是屬於氣溫的部分,H是濕度,另外一個V是風速,這個指數算出來之後,就是體感溫度,可以做為大家在氣象上面,你要穿衣服,要外出,體感溫度指數的參考。」

以夏天來說,儘管室外溫度高達37度,只要有風,濕度又低的話,就不至於太悶熱,氣候很宜人。

同樣的情形,冬天很多人家裡有除濕機,室內濕度下降,體感溫度就會比較暖和。

劉孟釗 台北報導

國科會「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—媒體製作」補助
慈濟大愛電視台《大愛新聞 專題報導》2012-02-06



勘誤:

讀者丁先生於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以E-mail寫道:

您好:
我想提出這篇〈科學的100堂課:冷空氣濕度高 體感溫度有出入〉的一個問題。

報導是這樣寫的:
「物理老師 林修宇:「請你告訴我,哪一個物品讓你感覺比較冷,鐵塊。」
 但實際拿溫度計來量量看,這兩個物體的表面溫度都是23.8度,完全沒有差異。
 物理老師 林修宇:「保麗龍的比熱比較大,鐵塊的比熱比較,因為這個樣子,比熱愈大的,其實它在溫度上的改變來說,需要比較久的時間。」」

我想應該不是比熱的不同...比熱的定義裡並沒有提到「溫度改變的時間」...
倒是有定義「thermal conductivity」(熱導率),
鐵塊是因為熱導率較高,所以能比保麗龍更迅速地帶走人體熱量吧......。

以上,經查證後,我們要謝謝丁先生的指正,並對此補充說明與勘誤如下:
熱量經由物質,從高溫處流向低溫處的傳播方式,稱為傳導。手碰物體,若覺得比較冷,此時熱量由手傳向物體。23.8℃的鐵塊、23.8℃的保麗龍,以手摸之,因二者的溫度比手低,熱將由手傳導到物質;惟會覺得鐵塊比較涼些,主要係因鐵的導熱係數較高,短時間內熱較易傳導,故手碰觸鐵時,感覺比較涼些。
影片旁白及字幕更正為:
物理老師 林修宇:「鐵的導熱係數比較高,因為這個樣子,導熱係數比較高的,較易傳導,當手碰觸鐵時,感覺得比較涼些。」保麗龍和鐵塊的導熱係數不同......。

(按下)上圖,前往露天拍賣。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